美國傳統基金會《經濟自由度指數》(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分成「法律制度」、「政府規模」、「監管效率」、「市場開放」等4個領域,共有12個評比指標,《2022經濟自由度指數》更新部分指標之評比方法及評比資料來源,以下內容簡介各指標意義、評比方法及評比資料來源:(詳細內容參見)
► 法律制度(Rule of law)
一、財產權(Property Rights)
(一)指標意義
財產權指標評估一國的法律框架,允許個人自由地積累私人財產的程度,由政府有效執行的明確法律保障。同時,此指標還評估私有財產將被國家徵收的可能性。
(二)評比方法
此指標得分是以「土地被國家徵收的風險」、「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及「執行契約、財產權及執法之品質」等3項子因素評分。3項子因素權重相同,即各占1/3。計算公式如下:
該國子因素i得分=100(子因素i最大值–該國子因素i值)/(子因素i最大值–子因素i最小值)
(三)評比資料來源
Credendo《國家風險評估》、美國商會《國際智慧財產權指數》、世界銀行《全球治理指標》
二、司法效能(Judicial effectiviveness)
(一)指標意義
司法效能指標評估一國法律框架對於保護所有人民免受他人權利侵害之保護程度。司法效能要求有效和公正的司法制度,確保法律得到充分尊重,並對侵權行為採取適當的法律行動。
(二)評估方法
此指標得分是以「司法獨立性」、「司法行政品質」、「公共服務之品質及公務員之獨立性」等3項子因素評分。3項子因素權重相同,即各占1/3。計算公式如下:
i國子因素分數=100(i國子因素值-子因素最小值)/(子因素最大值-子因素最小值)
(三)評比資料來源
Freedom House《全球自由度調查報告》、世界銀行《全球治理指標》
三、廉能政府(Government integrity)
(一)指標意義
廉能政府指標評估「貪腐」透過經濟關係中引入不安全和不確定性破壞經濟自由的程度。此指標關切政府機構及決策的系統性貪腐和透過賄賂、勒索、裙帶關係、任用親信、非法贊助、挪用公款和貪污行為,並認為此將會導致成本增加及將資源轉移到非生產性的遊說活動,進而降低經濟發展的可能。
(二)評比方法
此指標得分是以「貪腐認知」、「賄賂風險」、「控制貪腐,包括精英和私人利益團體對國家之俘虜(capture)」等3項子因素評分。項子因素權重相同,即各占1/3。計算公式如下:
該國子因素i得分=100(子因素i最大值–該國子因素i值)/(子因素i最大值–子因素i最小值)
(三)評比資料來源
國際透明組織《清廉印象指數》、TRACE《全球商業賄賂風險》、世界銀行《全球治理指標》
► 政府規模(Government size)
四、租稅負擔(Tax burden)
(一)指標意義
政府可以透過稅收對經濟活動課以租稅負擔。政府稅收取得,會削減個人或企業努力所得之利潤。降低稅率,有助於激勵個人及企業努力追求利潤;反之,不合理之較高稅率,會干擾個人及企業在市場中追求的目標。
(二)評比方法
此指標得分是「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營利事業所得稅最高稅率」,及「總稅收占GDP比重」等3項子因素評分。3項子因素權重相同,即比重各以1/3來算總分。計算公式如下:
該國子因素i值得分=100 - α (該國子因素i值)2
其中 α=0.03;租稅負擔子因素i值得分,從0到100
(三)主要評比資料來源
德勒會計《國際稅務和商業指南亮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工作人員國家報告《選定問題和統計附錄》《第四章磋商》、普華永道《全球稅務摘要-國家投資機構》、其他政府機構、經濟學人《國家商業和國家金融》
五、政府支出(Government Spending)
(一)指標意義
政府支出指標統計政府支出的負擔,包括國家的消費和與各種福利計劃相關的所有轉移支付。有時政府支出成為不可避免的負擔,隨著公共部門規模及範圍的擴張,不可避免地導致資源分配不當和經濟效率的損失。一些研究顯示,長期預算赤字和累積公共債務的過度政府支出,是導致經濟活力嚴重的拖累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評比方法
此指標係以「政府支出占GDP比重」,作為評分標準。計算公式如下:
該國政府支出得分 = 100 - α (該國政府支出/GDP比重)2
其中 α=0.03 ;該國政府支出得分,從0到100
(三)評比資料主要來源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數據、歐盟統計局數據、非洲開發銀行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非洲經濟展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工作人員國別報告《選定問題和統計附錄》《工作人員國別報告》《第四章磋商》《世界經濟展望數據庫》、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及太平洋的主要指標》、非洲開發銀行《亞行統計袖珍書》、各國家的官方政府出版物、和聯合國拉丁美洲經濟委員會《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國家經濟概覽》
六、財政健全(Fiscal health)
(一)指標意義
由於政府預算管理不善,將造成的日益擴大的赤字與沉重的債務負擔,導致一個國家整體財政健康狀況的惡化。公共支出的債務融資雖可以對生產性投資和最終經濟發展作出正面積極的貢獻。然而,持續的預算赤字驅動公共債務增加,特別是政府消費或轉移性支付支出,往往削弱了總體生產力成長,最終導致經濟停滯。
(二)評比方法
此指標係以「最近3年平均赤字占GDP的百分比」(比重占得分的80%)、「債務占GDP的百分比」(比重占得分的20%)等2個子因素,作為評分標準。計算公式如下:
該國子因素i值得分=100 - α (該國子因素i值)2
其中 最近3年平均赤字占GDP的百分比: α=2
債務佔GDP的百分比: α=2
(三)評比資料主要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工作人員國別報告《世界經濟展望數據庫》《選定問題和統計附錄》《第四章磋商》、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及太平洋的主要指標》、非洲開發銀《亞行統計袖珍書》、經濟學人《數據工具》、各國官方政府出版物
► 監管效率(Regulatory efficiency)
七、經商自由(Business Freedom)
(一)指標意義
政府不阻礙人民創業及經商的自由,屬基本人權的保障。繁瑣多餘的法規,是最常見的阻礙。不合理的法規遵循成本,將增加企業家於市場成功的困難度。簡化且透明的經商法規,將有助於鼓勵人民創業,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及擴大市場交易量。
(二)評比方法
此指標係以「電力取得」、「經商環境風險」.「法規品質」,及「婦女參與經濟活動的包容性」等4項子因素資料,作為評分標準。4項子因素權重相同,即各占1/4。計算公式如下:
子因素分數i=100 x(子因素最大值-i國子因素)/ (子因素最大值-子因素最小值)
(三)評比資料來源
世界銀行《全球治理指標》、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Credendo《國家風險評估》、世界銀行《女性、企業與法律》
八、勞動自由(Labor Freedom)
(一)指標意義
經濟自由的關鍵之一,在於個人依其能力從事其選擇的工作。同時,企業也希望享有締結勞動契約及解僱冗員的自由。工會的有效運作可以是推動勞動自由的力量之一。嚴格勞動法規或其它形式的強烈政府干預,將會妨礙勞資雙方對勞動條件的商議自由而扭曲勞動市場機制。
(二)評比方法
此指標以「最低工資」、「結社權」、「帶薪年假」、「解雇之法定預告期」、「法定資遣成本」、「勞動生產力」、「勞動力參與率」、「超過工時之限制」、「依法解雇/資遣」等7項子因素作為評比基準。7項子因素權重相同,即以各占1/7來算總分。計算公式如下:
該國子因素i值得分 = 50 x (全球該細項平均值 /該國子因素i值)
(三)評比資料來源
世界銀行《全球治理指標》、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Freedom House《全球自由度調查報告》、國際勞工組織統計資料,及世界銀行《就業計畫》
九、貨幣自由(Monetary Freedom)
(一)指標意義
貨幣自由需要「穩定的貨幣」及「市場決定的價格」。對貨幣價值的信任,是人民從事各種長期經濟活動的前提。一國的貨幣價值受政府貨幣政策影響顯著,人民相信政府會對抗通貨膨脹、保持價格穩定、維護國家財產,就能放心依市場價格在可預見的未來,進行投資、儲蓄和其他長期經濟規劃。
(二)評比方法
此指標係以該國「近3年通貨膨脹率加權平均」,及「對市場價格控制」等2項子因素資料,作為評分基準。計算公式如下:
該國近3年通貨膨脹率加權平均=θ1通貨膨脹率it+θ2通貨膨脹率it-1+θ3通貨膨脹率it-2
該國貨幣自由度得分= 100-α√近3年通貨膨脹率加權平均-價格控制扣分
其中 θ1=0.665 , θ2=0.245, θ3=0.090;α=6.333
價格控制扣分係依對市場價格控制強度,扣0至20分
(三)評比資料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金融線上統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和工作人員國別報告《第四章磋商》、經濟學人《ViewsWire和數據工具》、各種世界銀行國家報告和部落格、各種新聞和雜誌文章、各國官方政府出版物
► 市場開放(Open marker)
十、貿易自由(Trade Freedom)
(一)指標意義
貿易自由,反映一經濟體對世界商品及服務流通之開放性,及其人民在國際市場自由交易買賣之能力。貿易限制,可以表現在進出口關稅、貿易配額或直接貿易禁令或其他法規限制等形式上。政府阻礙外國貿易自由流動,將直接影響到人民追求經濟目標及發揮最大生產力,並扭曲國內生產及資源配置。
(二)評比方法
此指標係以「加權平均關稅稅率」,及「非關稅貿易障礙」等2項子因素資料,作為評比之基準。計算公式:
該國貿易自由度得分= 100 (最高關稅稅率上限–該國加權平均關稅稅率 )/(最高關稅稅率上限 - 最低關稅率下限 ) –該國非關稅貿易障礙扣分
其中(1)最高關稅稅率上限設為50;最低關稅率下限設為0
(2)非關稅貿易障礙扣分, 依對商品及服務管制範圍及強度,分成20、15、10、5及0分等5 種扣分標準
(三)評比資料來源
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世界貿易組織《貿易政策審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外貿易障礙國家貿易評估報告》、美國商務部《國家商業指南》、經濟學人《國家商務》、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貿易便利度報告》、各國家官方政府出版物
十一、投資自由(Investment Freedom)
(一)投資自由的重要
一個自由和開放的投資環境,可提供創業機會與誘因,促使企業擴大經濟活動、提高生產效率並創造就業機會。一個有效的投資法律框架,須具備透明度及公平性。對資本進出流動的限制,將破壞資源的有效配置,降低生產效能,扭曲經濟決策,並妨礙創新與競爭,降低經濟持續成長的可能。
(二)評比方法
以100分為滿分,針對該經濟體「對外國人投資之國民待遇」、「對外國人投資法令規定」、「對外國人持有土地限制」、「對外國人投資業別限制」、「對外國人投資徵收合理補償」、「取得外匯的控制」及「資金匯出入的控制」等7項限制子因素,分別設計25、20、10、15及5分之扣分項目,以作為評比基準。
(三)評比資料來源
各國的官方政府出版物、美國國務院《投資氣候聲明》、經濟學人《國家商務》、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外貿易障礙國家貿易評估報告》、世界銀行《跨境貿易》、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服務貿易限制性指數》、美國商務部《國家商業指南》
十二、金融自由(Financial Freedom)
(一)指標意義
一個便利及運作良好的金融體系,應確保能對個人提供多元的儲蓄、信貸、支付和投資服務。開放的金融環境可鼓勵競爭,提供家計部門與企業、投資者與企業之間的有效金融中介服務。政府金融監管的角色,在於確保資訊透明度及正確性,包括揭露財務資訊的可信性,以確保金融體系之誠信度;而非介入指揮經營。
(二)評比方法
此指標係衡量銀行效率及經營之獨立性,並評估對政府金融部門的控制與干預程度,包括「政府對金融服務之管制」、「是否透過直接或間接持有金融機構股份干預經營」、「金融及資本市場發展」、「融資分配是否受政府影響」、「對外國金融業開放競爭」等5個子因素。依政府介入程度高低,以100為滿分每10分區分一等級,作為評比標準。
(三)評比資料來源
經濟學人《國家商業和國家金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人員國別報告《選定問題》《第四章磋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濟調查》、各國官方政府出版物、美國商務部《國家商業指南》、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外貿易障礙國家貿易評估報告》、美國國務院《投資氣候聲明》、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以及關於銀行和金融的各種新聞和雜誌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