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
二、推估期間:112-114年
三、產業調查範疇
本次期貨業調查對象包括中華民國期貨業商業同業公會所屬53家會員(辦理調查時計有國內專營期貨商14家、國外專營期貨商1家、期貨顧問事業30家及期貨信託事業8家)。另依行政院主計總處110年第11次修訂「行業統計分類」,調查範疇屬「期貨商」(6621)、「期貨輔助業」(6622)及「基金管理業」(6640),相關定義分述如下。
- 期貨商:從事衍生性金融商品之期貨契約、選擇權契約、期貨選擇權契約及槓桿保證金契約買賣業務之行業,如期貨自營商及經紀商等。
- 期貨輔助業:從事期貨相關輔助業務之行業,如期貨經理及期貨顧問等。
- 基金管理業:承作投資組合及基金管理之行業,如期貨信託基金等管理。
四、產業發展趨勢
- 將持續推動綠色金融產業、高齡者權益保護措施及全方位信託,並積極培育金融科技、金融商品設計、風險管理等專業人才,以提升期貨業服務品質及期貨從業人員專業能力。
- 持續落實各項金融政策,積極協助期貨業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
五、人才供需現況與未來供需量化推估
- 人才供需現況
關於期貨業者對於111年人才供需現況之看法,絕大多數91.1%業者反映人才供需均衡,另8.9%表示人才供給充裕,顯示期貨業目前尚無人才欠缺問題。
- 未來3年人才供需量化推估
至於112-114年期貨業人才供需推估結果,專業人才每年平均新增需求為62~100人、每年平均新增需求占總就業人數比例為0.6~1.0%、每年平均新增供給為70人。整體而言,期貨業各類專業人才供給、需求尚屬平衡,無明顯人力缺口存在。
詳細專業人才新增需求、新增需求占總就業人數比、新增供給推估結果彙整如下表,惟未來就業市場實際空缺人數可能因為多種原因發生變化,例如人力新增供給的波動或培訓人力實際投入職場的狀況等,本推估結果僅提供未來勞動市場供需之可能趨勢,並非未來產業職缺之決定性數據,爰於引用數據做為政策規劃參考時,應審慎使用;詳細的推估假設與方法,請參閱報告書。
景氣情勢 |
112年 |
113年 |
114年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人)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人)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人) |
人數(人) |
占比(%) |
人數(人) |
占比(%) |
人數(人) |
占比(%) |
樂觀 |
91 |
0.9 |
67 |
96 |
1.0 |
56 |
112 |
1.1 |
87 |
持平 |
70 |
0.7 |
77 |
0.8 |
92 |
0.9 |
保守 |
61 |
0.6 |
52 |
0.5 |
73 |
0.7 |
註:
- 樂觀、持平、保守景氣情勢下之新增需求係依據業者填報資料彙整。
- 占比係指新增需求人數占總就業人數之比例。
資料來源: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2022),111年期貨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成果報告書。
六、欠缺職務之人才質性需求調查
由前項量化供需推估及業者調查反映可知,期貨業人才供需相對均衡;此外因金融科技快速興起,金融科技人才已成為期貨業轉型發展之關鍵人力,相關需求請參考金融產業之金融科技人才調查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