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版選單

依行業別區分
    :::

    農產品物流冷鏈產業

    列印圖示

    一、主管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二、推估期間:112-114年

    三、產業調查範疇

    農產品物流冷鏈產業涵蓋跨領域產業,例如農作物栽培業、應用端、資材/設備業者、物流業者等多元領域。當中應用端組成多元,包含產地生產者(團體)、批發市場、盤商、通路等不同角色,本次調查聚焦於物流冷鏈之應用端,並以農糧產品應用端為主,擴及周邊相關業者為輔。再者,本調查以需具備運銷實績方能通過申請之111年度核定之農產品冷鏈設施(備)之農民團體與農企業,及外銷供果園為調查對象,以釐清農產品物流冷鏈產業人才及技術需求之樣貌。

    依據主計總處110年第11次修正「行業統計分類」加以歸類,所涉行業分述如下:
    1. 農糧產品應用端
      1. 稻作栽培業(0111):定義為從事稻米栽培之行業。
      2. 雜糧栽培業(0112):定義為從事雜糧作物栽培之行業,如麥類、玉米、高粱、紅豆、甘藷、落花生等栽培。
      3. 特用作物栽培業(0113):定義為從事纖維料、油料、嗜好料、香料、藥料及糖料等特用作物(主要供加工製造用之農產原料作物)栽培之行業,如大甲藺、芝麻、油茶、向日葵、茶、咖啡、菸草、胡椒、當歸、枸杞、山藥、甜菜、甘蔗等栽培;牧草、桑樹及綠肥作物栽培亦歸入本類。
      4. 蔬菜栽培業(0114):定義為從事根菜類、莖菜類、葉菜類、花菜類、夾果類、瓜果類、茄果類、芽苗類等蔬菜栽培之行業,如蘿蔔、胡蘿蔔、馬鈴薯、芋、洋蔥、韭、竹筍、蘆筍、茭白筍、芥菜、甕菜、芹菜、白菜、甘藍、花椰菜、金針菜、胡瓜、冬瓜、苦瓜、西瓜、哈密瓜、茄子、蕃茄、甜椒、辣椒、菜豆、豌豆、玉米筍等栽培;生鮮辛料之栽培亦歸入本類,如薑、蔥、蒜等栽培。
      5. 果樹栽培業(0115):定義為從事果樹栽培,以收穫果實為目的之行業,如柑桔類、荔枝、龍眼、桃、李、梨、木瓜、芒果、棗、葡萄、鳳梨、香蕉、胡桃、栗、椰子、橄欖、檳榔等栽培。
      6. 食用菇蕈栽培業(0116):定義為從事食用菇蕈栽培之行業,如香菇、洋菇、木耳、杏鮑菇及金針菇等栽培。
      7. 花卉栽培業(0117):定義為從事花卉栽培之行業,如盆花植物、切花植物等栽培;觀葉植物及盆景栽培亦歸入本類。
      8. 其他農作物栽培業(0119):定義為從事前述細類以外農作物栽培之行業,如秧苗、種苗及食用菇蕈之菌種等培育;草皮栽培亦歸入本類。
      9. 蔬果加工及保藏業(0830):定義為從事蔬果加工及保藏之行業,如生鮮蔬果處理、保藏、乾製、油漬、酸漬、糖漬、鹽漬及烘製等加工處理。
      10. 蔬果批發業(4541):定義為從事生鮮、冷藏或經其他保藏處理之蔬菜、水果批發之行業。
      11. 冷凍調理食品批發業(4544):定義為從事冷凍調理食品批發之行業,如冷凍調理蔬菜、點心、麵糰、漢堡肉、火鍋料、裹麵油炸食品、調理燒烤食品等冷凍調理食品批發。
      12. 蔬果零售業(4721):定義為從事生鮮、冷藏或經其他保藏處理之蔬菜、水果專賣之零售店。
      13. 花卉零售業(4851):定義為從事切花及植物專賣之零售店。
      14. 綜合商品零售業(471小類):定義為從事以非特定專賣形式銷售多種系列商品之零售店,如連鎖便利商店、百貨公司及超級市場等。
         
    2. 周邊相關業者
      1. 機電、電信及電路設備安裝業(4331):定義為從事建物及土木工程結構體之機電設備、電信線路及電力線路安裝、維修等之行業,如電梯、電扶梯、自動門、監視設備、消防警報設備、電力、電纜及電話線路、公路號誌等裝修工程。
      2. 冷鏈、空調及管道工程業(4332):定義為從事冷凍、通風及空氣調節系統之安裝、維修,給水排水系統及各種配送管道末端之接管、配管等工程之行業;消防水系統、飲用水設備、廚房及衛浴等管道之裝修工程亦歸入本類。
      3. 汽車貨運業(4940):定義為從事以汽車或聯結車運送貨物或貨櫃之行業;搬家運送服務亦歸入本類。
      4. 陸上貨運承攬業(5231):定義為從事鐵路、陸路貨運承攬服務之行業。
      5. 冷凍冷藏倉儲業(5302):定義為從事提供低溫裝置,經營冷凍冷藏倉庫之行業。

    四、產業發展趨勢

    1. 根據REPORTOCEAN於2022年3月發表的報告,2021年全球冷鏈市場規模為318億8,000萬美元,2022年至2030年的年平均成長率(CAGR)為14.7%,2030年將達到792億7000萬美元(資料來源:PRTIMES,2022年3月9日)。
       
    2. 市場成長的推動主因包括:
      1. 消費者及業者愈加重視供應鏈過程中食品新鮮度,與食品損耗等影響。
      2. 氣候變遷導致全球溫度上升,提升對於溫度控制的需求。
      3. 各國政府之外銷及貿易相關機構愈加重視國際冷鏈開發,包含改善法規環境、提高冷鏈相關勞動力技能,進而促進基礎建設之獎勵投資。
         
    3. 本次調查也顯示下列因素將影響國內農產品物流冷鏈產業發展:
      1. 末端通路對於產品安全與食品新鮮度的要求提高,促使通路端對於農產品冷鏈的要求增加。
      2. 政府補助產地導入冷鏈儲運設施備、興設區域物流中心等,有助於帶動農產品物流冷鏈產業發展。
      3. 新冠肺炎提高消費者使用網購宅配、超市/超商採購農產品之意願
      4. 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拉長海、空、陸運期程,提升對於保鮮需求與重視。
      5. 高齡少子化缺乏勞動力,導致運輸物流、分級截切等領域人力不足。
    五、人才供需現況與未來供需量化推估
    1. 人才供需現況
      關於農產品物流冷鏈業者對於111年人才供需現況之看法,隨人均GDP持續成長,消費市場對於冷鏈需求將呈現快速增加的傾向,尤以亞太地區成長速度最快,臺灣則位居第二級成長階段,對於溫度敏感的易腐性食品偏好轉變與持續擴大的外銷蔬果市場,使得冷鏈產業規模穩定成長。因此有逾半數53.6%受調廠商表示就業市場供給不足,人才難尋,另44.6%則表示供需均衡,僅1.8%認為人才充裕,顯示農產品物流冷鏈業傾向供不應求,需強化相關人才培育,輔導人才投入產業。
       
    2. 未來3年人才供需量化推估
      有關112-114年農產品物流冷鏈業專業人才供給推估,本次調查主要運用「104人力銀行」後臺資料,以業者反映人才需求度較高之「農藝及園藝作物栽培」、「生鮮處理」與「農產品加工」3種職務為關鍵字,調查近三個月更新(111/6/14-111/9/14)且「期待薪資與業者平均薪資符合」之求職者總數為222人,以此為基數,再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勞動力每年成長0.2%」之參數,推估未來3年每年平均新增231人。

      至於112-114年農產品物流冷鏈專業人才需求推估,部分業者因為持續增加國外訂單、擴大產能與建立品牌而看好未來3年產值大幅成長,加上市場面海外對臺灣生鮮產品需求增長、網購宅配及超市採購意願提高;產業面全球化、聯盟化、可視化冷鏈模式逐漸成形、疫情提升保鮮需求;技術面學研單位開發預冷及長程貯運技術;政策面積極強化水果「內銷、外銷、加工」方針、補助導入冷鏈儲運設施備、興設區域物流中心等有利因素與趨勢影響下,推估每年平均新增需求為1,168~1,813人,尤以「農藝及園藝作物栽培」、「生鮮處理」與「農產品加工」3種職務需求較明顯。另每年平均新增需求占總就業人數比例為18.6~28.8%,為本次調查重點產業中最高者,表示未來人才需求情形相對孔急,亟需相對應之人才供給挹注補充。

      詳細專業人才新增需求、新增需求占總就業人數比、新增供給推估結果彙整如下表,惟未來就業市場實際空缺人數可能因為多種原因發生變化,例如人力新增供給的波動或培訓人力實際投入職場的狀況等,本推估結果僅提供未來勞動市場供需之可能趨勢,並非未來產業職缺之決定性數據,爰於引用數據做為政策規劃參考時,應審慎使用;詳細的推估假設與方法,請參閱報告書。
    景氣情勢 112年 114年 115年
    新增需求 新增供給(人) 新增需求 新增供給(人) 新增需求 新增供給(人)
    人數(人) 占比(%) 人數(人) 占比(%) 人數(人) 占比(%)
    樂觀 1,716 28.0 226 1,796 28.6 230 1,928 29.8 -
    持平 1,453 23.7 1,487 23.7 1,530 23.7
    保守 1,304 21.3 1,246 19.8 955 14.8
    註:
    1. 持平景氣情勢下之新增需求係根據業者預估112-114年成長率分別為7.37%、9.94%、13.09%(以111年為基期年);樂觀則係根據業者預估112-114年成長率分別為26.86%、32.71%、42.50%(以111年為基期年);保守則係根據業者預估112-114年成長率分別為-3.62%、-7.88%、-14.45%(以111年為基期年)。
    2. 占比係指新增需求人數占總就業人數之比例。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2022),112-114年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農產品物流冷鏈。

    六、欠缺職務之人才質性需求調查

    以下摘述農產品物流冷鏈產業專業人才質性需求調查結果,詳細之各職務人才需求條件彙總如下表。
    1. 欠缺之專業人才為生鮮處理人員1項,欠缺原因主要在於「勞動條件不佳」、「人才供給數量不足」及「薪資較低不具誘因」。
       
    2. 在學歷要求上,生鮮處理人員僅需高中以下學歷即可,科系背景則以「食品科學」細學類為佳,此外並未設定工作年資門檻,無經驗者亦符需求。
       
    3. 生鮮處理人員招募難度屬於困難,但主要以國內人才為主要招募對象,無海外攬才需求。
    所欠缺之
    人才職業
    (代碼)
    人才需求條件 招募難易 海外攬才需求 人才欠缺
    主要原因
    職能基準級別
    工作內容簡述 基本學歷/
    學類(代碼)
    能力需求 工作
    年資
    生鮮處理人員(160211) 使用手或工具對生鮮蔬果進行例行切割和分裝 高中以下/
    食品科學細學類(07211)
    1. 能分辨生鮮及加工食品之品質,包括等級、新鮮度等
    2. 能分辨生鮮及加工食品是否腐敗或變質
    3. 能認識並正確處理各種食物
    4. 能正確瞭解食物最適之貯藏溫度及貯存時效
    5. 能正確瞭解各類食物最適宜之貯存方法
    6. 能瞭解庫房之清潔與維護方法
    無經驗可 困難
    1. 勞動條件不佳
    2. 人才供給數量不足
    3. 薪資較低不具誘因
    -
    註:
    1. 欠缺人才職業係呈現部會調查、廠商反映之原始職缺名稱;代碼則係由部會參考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通俗職業分類」後,對應歸類而得。
    2. 學類代碼依據教育部106年第5次修訂「學科標準分類」填列。
    3. 基本學歷分為高中以下、大專、碩士、博士;工作年資分為無經驗、2年以下、2-5年、5年以上。
    4. 職能基準級別依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iCAP平台,填寫已完成職能基準訂定之職類基準級別,俾了解人才能力需求層級。「-」表示其職類尚未訂定職能基準或已訂定職能基準但尚未研析其級別。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2022)。

    七、人才問題與因應對策

    以下為業管機關就其調查結果,所綜整出之人才供需問題及相關因應對策,且均需跨部會合作協商解決。
     
    人才問題 因應對策 涉及之部
    目前產業欠缺人力的職務農藝及園藝作物栽培、生鮮處理,農產品加工,其平均薪資較低不具誘因、勞動條件較不佳,而較難招募人員。
    1. 強化產地的前處理機制
      1. 透過適當的前處理機制,在產地去除蔬果外皮與初步分級,將有助於降低運輸、截切包裝處理成本。再者,搭配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可促進農業生產效率。
      2. 建議可參考北農派員辦理產導分級包裝輔導講習之策略,並搭配回饋機制,以提升產地協作意願。
    2. 導入適宜的省工機械,推動截切場自動化:基於少子高齡化及新世代就業意願,產地、截切場缺工作為整體趨勢,建議強化推動機械化、自動化轉型,以根本解決人力不足之問題。
    農委會、勞動部、經濟部
    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需具備農業與物流專業知識,培養不易。
    1. 產學實習:協助學校強化農產品冷鏈之軟硬體資源,以協助學生能了解投入產業的發展願景,搭配業界參訪、產學實習、產學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及早學習產業正確知識並實際操作設施(備),有助於學生評估投入產業之意願,並於在學期間精進相關知識。
       
    2. 在職訓練:為持續引進創新技術與概念,建議定期與學校協作辦理短期課程、學程,或開放修課等方式,有助於農業產銷業者提升對於採後處理、冷藏冷凍等技術原理之概念,除了可建立選購設施(備)之判斷能力,並有助於挖掘現場管理之痛點與尋求改善策略。
    農委會、勞動部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2022)。
    • 相關檔案
      1. 112-114年農產品物流冷鏈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結果摘要
      2. 112-114年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與推估農產品物流冷鏈報告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