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
二、推估期間:112-114年
三、產業調查範疇
本次投信投顧業調查範圍為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所屬125家會員(辦理調查時計有39家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及86家證券投資顧問事業),另依行政院主計總處110年第11次修訂「行業統計分類」,調查範疇屬「基金管理業」(6640)及「投資顧問業」(6691),相關定義分述如下。
- 基金管理業:定義為承作投資組合及基金管理之行業,如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管理。
- 投資顧問業:定義為從事提供個人或公司行號有關國內外投資之引介及諮詢、顧問之行業;證券投資顧問公司亦歸入本類。
四、產業發展趨勢
為健全國內證券期貨業發展,近年來金管會陸續發布資本市場藍圖、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及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並於111年3月發布「證券期貨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其中投信事業應推動永續發展及ESG 事項,包括公司應擬定之相關政策、權責劃分及擬定年度計劃盤點措施等,經董事會通過後並應按季提報董事會評估執行成效,同時應強化投信事業董事會及經營管理階層之問責制度,落實各項永續發展及ESG推動方案。10月中旬公會亦修訂「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證券投資信託事業風險管理實務守則」,新增需對氣候變遷風險之管理規則,可預見在全球永續發展趨勢與主管機關政策引導下,追求永續投資環境將是投信投顧產業未來重要發展趨勢。
此外,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民眾將更積極參與退休理財規劃;數位理財及普惠金融漸趨成熟,主要投資族群年齡將更年輕化;隨著服務數位化,網路及行動裝置將扮演更關鍵的角色,亦是產業未來重要發展趨勢。
五、人才供需現況與未來供需量化推估
- 人才供需現況
關於投信投顧業者對於111年人才供需現況之看法,49.06%業者反映人才供需均衡,但亦有38.68%認為人才供給不足,是金融產業中比例最高者,僅7.55%表示人才供給充裕(4.72%為其他),顯示投信投顧業人才供需屬於均衡偏供給不足,主因在於部分職缺如資深業務人員、投資管理人員及數位行銷等部分人才較難徵得,而如初階業務人員、財務人員等部分則供給充裕。
- 未來3年人才供需量化推估
至於112-114年投信投顧業人才供需推估結果,專業人才每年平均新增需求為29~205人、每年平均新增需求占總就業人數比例為0.4~3.1%、每年平均新增供給為222人。整體而言,投信投顧各類專業人才供給、需求尚屬平衡,無明顯人力缺口存在。
詳細專業人才新增需求、新增需求占總就業人數比、新增供給推估結果彙整如下表,惟未來就業市場實際空缺人數可能因為多種原因發生變化,例如人力新增供給的波動或培訓人力實際投入職場的狀況等,本推估結果僅提供未來勞動市場供需之可能趨勢,並非未來產業職缺之決定性數據,爰於引用數據做為政策規劃參考時,應審慎使用;詳細的推估假設與方法,請參閱報告書。
景氣情勢 |
112年 |
113年 |
114年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人)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人)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人) |
人數(人) |
占比(%) |
人數(人) |
占比(%) |
人數(人) |
占比(%) |
樂觀 |
256 |
3.9 |
257 |
185 |
2.8 |
205 |
174 |
2.7 |
203 |
持平 |
114 |
1.7 |
91 |
1.4 |
80 |
1.2 |
保守 |
36 |
0.5 |
22 |
0.3 |
28 |
0.4 |
註:
- 樂觀、持平、保守景氣情勢下之新增需求係依據業者填報彙整。
- 占比係指新增需求人數占總就業人數之比例。
資料來源: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2022),111年投信投顧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成果報告書。
六、欠缺職務之人才質性需求調查
由前項量化供需推估及業者意見可知,投信投顧業人才供需尚屬平衡,職務方面無明顯欠缺;惟因金融科技之影響持續擴大,金融科技人才已成為投信投顧業轉型發展之重要人力,相關需求請參考金融產業之金融科技人才調查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