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版選單

依行業別區分
    :::

    保險業

    列印圖示

    一、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

    二、推估期間:112-114年

    三、產業調查範疇

    本次保險業調查對象為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所屬22家會員及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所屬19家會員,調查範疇依行政院主計總處110年第11次修訂「行業統計分類」,屬「人身保險業」(6510)及「財產保險業」(6520),定義為從事人身保險、財產保險之行業。

    四、產業發展趨勢

    1. 為接軌「國際會計準則17號公報」(IFRS 17)及「清償能力制度」(ICS 2.0)等國際規範,金管會已採行相關措施,並請各單位籌組IFRS 17專案平台,擬訂接軌準備工作時程,協助業務積極投入資源以如期接軌,提升台灣保險業國際能見度及透明度。
       
    2. 疫情升溫,保險業者面臨更多經營難題,國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迅速增加,將使台灣產險公司防疫險虧損擴大,部分產險業防疫保單虧損遠超過其獲利所能吸收程度,產險業出現整體核保重大虧損。
       
    3. 為健全保險業發展及回歸保障本質,金管會鼓勵業者開發保險養老、長照及健康管理商品,並推動各項保障型及高齡化商品相關措施,包括:
      1. 利變商品穩定措施;
      2. 訂定「人壽保險商品死亡給付對保單價值準備金之最低比率」;
      3. 合約服務利潤(CSM)不得低於零;
      4. 依保障型及高齡化商品銷售占比排名狀況,變更商品送審方式。
         
    4. 金融科技應用為保險產業重要發展趨勢,壽險公會建置「保險科技運用共享平台」,強化服務流程,利用科技進行資訊橫向整合,提供民眾一站式理賠、保全服務。
       
    5. 金融科技數位化使資安風險疑慮提高,針對網路安全的防範成為保險公司營運核心之一。保險業應強化資安事件應變與數位鑑識能力,建立資安事件通報程序與應變計畫,並以資訊安全防駭演練提昇內部人員面臨突發狀況之應變與協調溝通之能力,避免或降低資訊安全事件帶來的損害。
    五、人才供需現況與未來供需量化推估
    1. 人才供需現況
      關於業者對保險業111年人才供需現況之看法,約半數51%業者認為人才供需尚屬均衡,另29%表示人才供給充裕易尋,而20%則認為人才供不應求,顯示保險業目前人才供給應屬均衡至相對充裕。
      ​​
    2. 未來3年人才供需量化推估
      至於112-114年保險業人才供需推估結果,近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壽險總保費創史上最大衰退幅度,壽險業務員人數呈現連二年衰退,減少約逾2萬人,因此預估專業人才每年平均新增需求為8,225~10,053人、每年平均新增需求占總就業人數比例為2.1~2.6%、每年平均新增供給為10,137人。整體而言,保險業未來專業人才新增需求將有明顯縮減,以致人才供給相對充裕。

      詳細專業人才新增需求、新增需求占總就業人數比、新增供給推估結果彙整如下表,惟未來就業市場實際空缺人數可能因為多種原因發生變化,例如人力新增供給的波動或培訓人力實際投入職場的狀況等,本推估結果僅提供未來勞動市場供需之可能趨勢,並非未來產業職缺之決定性數據,爰於引用數據做為政策規劃參考時,應審慎使用;詳細的推估假設與方法,請參閱報告書。
    景氣情勢 112年 113年 114年
    新增需求 新增供給(人) 新增需求 新增供給(人) 新增需求 新增供給(人)
    人數(人) 占比(%) 人數(人) 占比(%) 人數(人) 占比(%)
    樂觀 10,237 2.7 10,509 10,016 2.6 9,986 9,906 2.5 9,916
    持平 9,306 2.5 9,105 2.4 9,006 2.3
    保守 8,375 2.2 8,195 2.1 8,105 2.1
    註:
    1.持平景氣情勢下之新增需求係依據人均產值計;樂觀=持平推估人數*1.1;保守=持平推估人數*0.9。
    2.占比係指新增需求人數占總就業人數之比例。
     
    資料來源: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2022),111年保險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成果報告書。

    六、欠缺職務之人才質性需求調查

    由前項量化供需推估可知,保險業人才供需數量相對充裕,尚無明顯欠缺職務。隨金融科技持續發展,金融科技人才已然成為保險業轉型發展之重要人力,相關需求請參考金融產業之金融科技人才調查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