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
二、推估期間:112-114年
三、產業調查範疇
本次銀行業調查對象為中華民國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所屬38家會員銀行機構及16家金控公司(僅限金控母公司,不包括旗下銀行、證券及保險等子公司),另調查範疇依行政院主計總處110年第11次修訂「行業統計分類」屬「銀行業」(6412),定義為從事收受存款、辦理放款等業務之銀行。
本調查主要針對銀行業核心關鍵性人才供需數量進行盤點,近年新加入永續金融、科技金融、法遵專業,洗錢防制及資安等人力全面性普查,以通盤性瞭解我國銀行業關鍵性高階人才對於金融科技、永續金融發展新況及法遵、洗錢防制及資安等專業人才需求現況。
四、產業發展趨勢
- 2020-2022年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對整體就業市場人力派遣、異動產生降溫效應。金融機構在跨國封鎖態勢下,海外市場布局步調趨緩、外派人員調派及頻率相對降低。
- 國銀在海外市場的設點布局策略上,優先考慮東協國家、其次為香港、紐澳、北美洲、新加坡、歐洲。國銀在東協市場營運據點設點順位,首選國家依序為緬甸、印尼、柬埔寨、泰國、新加坡、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東協國家多數金融深化程度仍低,近年除傳統銀行業務外,租賃業務以及受惠於各國基礎建設開發計劃所衍生的專案聯貸融資業務商機龐大,惟東協國家為數眾多,國家官方語言差異性大,國銀實須深入研議各國政經風險因子差異,以掌握東協市場潛存龐大金融服務商機。另在跨境電商業務興起下,部分國銀機構已著手與跨境電商公司合作規劃支付交易系統與金流規劃服務業務。
- 本年度調查數據指出在金融專業培訓課程需求,依序為中小型企業金融授信課程需求度最高,其次為金融科技、永續金融、大型企業金融授信、非授信金流服務、個人消費金融、個人財富管理、洗錢防制及法令遵循、電子商務、風險管理、金融交易業務、兩岸金融業務等專業課程。近年銀行業在數位金融蓬勃發展下,帶動金融科技快速發展,此外永續金融則呼應國際社會對於低碳轉型的迫切性,金融業需善用金融守門員角色,扮妥領頭羊角色以協助推動永續低碳工程,因此銀行業對於相關永續金融業務人才需求相對殷切。
五、人才供需現況與未來供需量化推估
- 人才供需現況
關於銀行業者對於111年人才供需現況之看法,高達90%業者表示人才供需狀況均衡,僅10%業者認為人才難尋或供給不足,顯見目前銀行業人才供需市場尚無人才過剩或欠缺問題。
- 未來3年人才供需量化推估
至於112-114年銀行業專業人才供需求推估結果,專業人才每年平均新增需求為750~1,352人、每年平均新增需求占總就業人數比例為0.5~0.8%、每年平均新增供給為1,070人。整體而言,未來銀行業專業人才供需狀況相對均衡,且新增人才需求占總就業人數比例低,顯示人才供給及需求相對穩定,無明顯人才缺口問題。
詳細專業人才新增需求、新增需求占總就業人數比、新增供給推估結果彙整如下表,惟未來就業市場實際空缺人數可能因為多種原因發生變化,例如人力新增供給的波動或培訓人力實際投入職場的狀況等,本推估結果僅提供未來勞動市場供需之可能趨勢,並非未來產業職缺之決定性數據,爰於引用數據做為政策規劃參考時,應審慎使用;詳細的推估假設與方法,請參閱報告書。
景氣情勢 |
112年 |
113年 |
114年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人)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人)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人) |
人數(人) |
占比(%) |
人數(人) |
占比(%) |
人數(人) |
占比(%) |
樂觀 |
1,160 |
0.7 |
950 |
1,315 |
0.8 |
1,010 |
1,581 |
0.9 |
1,250 |
持平 |
924 |
0.6 |
959 |
0.6 |
1,196 |
0.7 |
保守 |
585 |
0.4 |
720 |
0.4 |
946 |
0.6 |
註:
- 樂觀、持平、保守景氣情勢下之新增需求乃依據過去10年銀行業產值平均數據做推估,以做為經濟景氣相對樂觀及保守情境下的人力供需值的調整。
- 占比係指新增需求人數占總就業人數之比例。
資料來源: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2022),銀行業111年產業人才供需推估及調查結果之書面報告。
六、欠缺職務之人才質性需求調查
銀行業職務選任主要以內部培訓、晉升為主,且由前項量化供需推估可知,銀行業人才供需尚屬平衡,職務上無明顯欠缺;另因金融科技興起,金融科技人才已成為銀行業轉型之關鍵人力,相關需求請參考金融產業之金融科技人才調查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