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管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二、推估期間:108-110年
三、產業調查範疇
本調查係將一般養殖漁業、觀賞水族及室內循環養殖場域之業者,凡應用自動化、ICT、IoT及AI等技術,並朝智慧養殖4.0生產模式發展,納入調查對象。另考量養殖新技術必須由設備製造廠商提供資材讓養殖場域應用,爰亦將「智慧化養殖設備」業者納入調查範圍。
本業別屬跨領域產業,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行業標準分類,涵蓋下列行業:「海面養殖業」(0321)、「內陸養殖業」(0322)、「其他通訊傳播設備製造業」(2729)、「農用及林用機械設備製造業」(2921)、「軟體出版業」(5820)、「電腦程式設計業」(6201)、「資料處理、主機及網站代管服務業」(6312)及「自然及工程科學研究發展服務業」(7210)等。
四、產業發展趨勢
根據MarketsandMarkets調查,2017年至2022年智慧農業市場的複合年成長率可達13.23%,市場規模則達到112.3億美元(約新臺幣3,481億元),而於此次養殖漁業產業調查中,亦有七成五的業者對於相關產業發展表示樂觀。
影響產業發展的正面因素包括:養殖漁業成為發展重點,人口密集城市對於水產品高度需求;智慧農業及養殖產業發展,政策倡導節能環保意識,發展精準密集養殖技術,以及物聯網引導養殖產業數據透明化趨勢。負面影響因素則為國內社會變遷,養殖人力投入意願低,形成技術斷層,部分認為政策因素不利出口與生產管理。
此外,導入智慧化設備模組養殖漁業生產方式或效率再調整與提升,產業發展趨勢為感測元件整合自動化設備,進而能建構AI全場決策應用系統整合之基礎。
五、人才量化供需推估
以下提供智慧養殖漁業108-110年人才新增供給、新增需求推估結果,惟推估結果僅提供未來勞動市場供需之可能趨勢,並非決定性數據,爰於引用數據做為政策規劃參考時,應審慎使用;詳細的推估假設與方法,請參閱報告書。
依據推估結果,108-110年智慧養殖漁業平均每年新增需求6~251人,相較於每年新增供給推估數287人,整體而言,人才供給相對充足。細就職缺而言,產業新增需求大致可區分為研發、生產、行政、業務行銷等職缺,其中需求最高為業務銷售人員,每年業務銷售人員平均需求為95名。另人才供給之核心科系投入業務銷售職缺意願為14%,約為41名。業務銷售人員的需求高於人才投入意願,故形成業務銷售人員的人力缺口。企業新增職缺次高為養殖生產人員,每年平均需求為70名,人才投入意願意願為23%約為66名。因養殖生產人員流動率高,故業者仍時常具招募人才需求。
單位:人
景氣情勢 |
108年 |
109年 |
110年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 |
樂觀 |
251 |
290 |
251 |
310 |
251 |
261 |
持平 |
129 |
129 |
129 |
保守 |
6 |
6 |
6 |
註:樂觀=營業額成長率74.5%;持平=營業額成長率38.2%;保守=營業額成長率1.9%。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18),「新農業-漁業產業人才供需調查研究報告」。
六、欠缺職務之人才質性需求調查
以下摘述智慧養殖漁業人才質性需求調查結果,詳細之各職務人才需求條件彙總如下表。
- 智慧養殖漁業所欠缺之人才類型包括:養殖漁業生產、漁產品業務、智慧化養殖設備研發等3類人員,其中養殖漁業生產、漁產品業務等人員欠缺之主要原因包含在職人員流動率過高、人才供給不足等,且前者尚存在在職人員技能不符、勞動條件不佳等問題,而智慧化養殖設備研發人員之欠缺係新興職務需求、在職人員技能不符、勞動條件不佳等原因所致。
- 在教育程度要求方面,漁產品業務人員、智慧化養殖設備研發人員要求大專學歷,而養殖漁業生產人員則對於學歷較無要求;在學科要求方面,各職務以漁業學類為主要背景需求,其中漁產品業務人員亦可具國際貿易、市場行銷及廣告學類背景,而智慧化養殖設備研發人員則亦可具化學工程及製程、軟體及應用的開發與分析等學類背景。
- 在工作年資要求方面,養殖漁業生產人員、漁產品業務人員對於年資均無設限,而智慧化養殖設備研發人員雖要求具工作經驗,惟所要求年資不長,未滿2年亦可。
- 在人才招募難易度上,養殖漁業生產人員、漁產品業務人員具招募困難,另據調查結果,所有業者均認為當前產業人才不足,惟各職務之招募對象均以本國人才為主,尚無海外攬才需求。
所欠缺之人才職類
|
人才需求條件
|
招募難易
|
海外攬才需求
|
人才欠缺主要原因 |
職能基準級別
|
工作內容簡述
|
基本學歷/學類(代碼)
|
能力需求
|
工作年資
|
養殖漁業生產人員 |
智慧養殖應用場域之生產管理:養殖魚種繁殖、育成、形成產品生產鏈管理。 |
高中以下/
漁業科學細學類(08311)水產養殖細學類(08312) |
- 具備水產養殖知識
- 產品製成管理能力
- 細緻觀察活體生物及相應敏銳反應力
- 生產規劃責任能力
|
不限 |
難 |
無 |
- 在職人員技能不符
- 在職人員流動率過高
- 勞動條件不佳
- 人才供給不足
|
- |
漁產品業務人員 |
前端銷售人員,提供養殖漁業銷售(包含食用及觀賞魚)及客戶聯繫服務。 |
大專/
漁業科學細學類(08311)水產養殖細學類(08312)國際貿易細學類(04141)行銷及廣告細學類(04143)
|
- 行銷業務能力
- 客戶服務能力
|
不限 |
難 |
無 |
- 在職人員流動率過高
- 人才供給不足
|
- |
智慧化養殖設備研發人員 |
研發養殖漁業所需周邊軟硬體設備,零組件生產成本降低、使用者介面與設備系統優化技術,提供應用場域使用諮詢服務。 |
大專/
機械工程細學類(07151)化學工程細學類(07111)材料工程細學類(07112)資料庫、網路設計及管理細學類(06121)資訊技術細學類(06131)軟體開發細學類(06132)漁業科學細學類(08311)水產養殖細學類(08312) |
- 資通訊能力:程式撰寫建立平臺架構、數據分析
- 具備水產養殖知識解讀數據意義能力
- 感測元件研發、維修能力
|
2年以下 |
普通 |
無 |
- 新興職務需求
- 在職人員技能不符
- 勞動條件不佳
|
- |
註:(1) 上表代碼依據教育部106年第5次修訂「學科標準分類」填列。
(2) 本表基本學歷分為高中以下、大專、碩士以上;工作年資分為無經驗、2年以下、2-5年、5年以上。
(3) 職能基準級別依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iCAP平台,填寫已完成職能基準訂定之職類基準級別,俾了解人才能力需求層級。「-」
表示其職類尚未訂定職能基準或已訂定職能基準但尚未研析其級別。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七、調查結果政策意涵
以下為業管機關就其調查結果,所綜整出的人才問題及其相關因應對策。
人才議題
|
因應對策
|
養殖漁業魚塭多座落於非都市核心地區,工作環境以戶外為主,若氣候變異較無法提供穩定、舒適工作環境與周邊生活機能,環境缺乏年輕人投入誘因。刻板印象現場養殖工作勞力密集、養殖經驗較無系統化生產概念。 |
生產模式改善與提升工作誘因:
- 研發智慧化生產設備與技術,改善養殖生產環境,提升青年現場操作興趣與意願。
- 經由農委會百大青農輔導計畫系統性培養產業種子成員,樹立年輕農業典範,透過經驗分享提升人才對產業認知。
- 善用各類宣傳管道(如養殖協會、漁會、農民學院等),提升漁民對智慧養殖漁業技術應用的認知。
- 設置示範場域提供產學研機構進行技術效益分析。
|
養殖漁業所需人才面向以銷售及生產管理人才為多,學生投入產業意願以研發為多,形成需求與供給間的落差。 |
生產現場人才培育:
- 輔導開發高價魚種核心生產技術能力,使產品有持續穩定的好價格,吸引青年投入養殖現場。
- 研發智慧化生產設備與技術,改善養殖生產環境,提昇學生現場操作興趣與意願。
- 推動設置產學合作中心或建立產學合作計畫,增加學生對於智慧養殖漁業的認識,促進學生畢業後投入意願。
|
設備產業人才需懂資通訊及養殖漁業,但較難找到兼具二種能力的人才;年輕人才缺乏發展AI的基礎能力。 |
跨領域人才培育:
- 推動目前已有智慧農業相關學程之院校(如宜蘭大學、嘉義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等),增設資通訊相關課程。
- 推動設置產學合作中心或建立產學合作計畫,增加學生對於智慧養殖漁業的認識。
- 學校與業者可加強合作,重新設計現有實習模式,鼓勵資通訊相關科系學生跨領域學習。
|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