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管機關:經濟部能源局
二、推估期間:106-108年
三、產業調查範疇
能源技術服務業(ESCO)係指從事新及淨潔能源、節約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或抑制移轉尖峰用電負載之設備、系統及工程之規劃、可行性研究、設計、安裝、施工、維護、檢測、代操作、相關軟硬體構建及其相關技術服務之行業;業務範圍包括節能績效保證合約(Performance Contract) 、節能改善工程(Retrofit Engineering)及節能顧問、諮詢工作等。
本次能源技術服務業調查範疇為相關產業相關公、協會會員,扣除研究單位、學術機構及非營利法人單位等,共計92家次業者,依行政院主計總處105年第10次修訂「行業標準分類」,屬「工程服務及相關技術顧問業」(7112),定義為從事工程服務及相關技術顧問之行業;測量及非建築工程製圖服務亦歸入本類。
四、產業發展趨勢
- 產業產值:103起年由於受到能源價格走跌及產業市場進入成熟期之影響,產值成長呈現趨緩現象,105年產業產值達117億元,相較104年成長持平,近三年平均產值成長率為3%。
- 企業獲利情況:近八成業者表示,目前ESCO業務相較於投入成本有獲利,104年及105年平均獲利約在11%,產業營收動能仍佳。
- 案件規模:隨著ESCO業者多以全方位節能技術協助用戶進行節能改善,105年平均合約規模840萬元,較前年625.8萬元,大幅成長34.2%,專案逐漸規模化。
- 應用技術:以空調、照明、熱水等節能應用技術為主,近年隨用戶對於電力管理需求逐步提升,近6成ESCO可運用能源監控系統協助用戶進行能源管理。
五、人才量化供需推估
以下提供能源技術服務業106-108年人才新增供給、新增需求推估結果,惟推估結果僅提供未來勞動市場供需之可能趨勢,並非決定性數據,爰於引用數據做為政策規劃參考時,應審慎使用;詳細的推估假設與方法,請參閱報告書。
據推估結果,106-108年能源技術服務業平均每年新增需求345~381人,相較於新增供給推估數,顯示人才供給相對充裕。
單位:人
景氣
情勢
|
106年
|
107年
|
108年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
|
樂觀
|
339
|
411
|
379
|
405
|
425
|
398
|
持平
|
323
|
361
|
405
|
保守
|
307
|
343
|
385
|
註:持平=依據人均產值計算;樂觀=持平推估人數*1.05;保守=持平推估人數*0.95。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2016),「105年能源技術服務產業人才供需研究」。
六、欠缺職務之人才質性需求調查
以下摘述能源技術服務業人才質性需求調查結果,詳細之各職類人才需求條件彙總如下表:
- 能源技術服務業所欠缺之人才類型包括:能源診斷工程師、節能績效量測與驗證工程師等2項職類人才。
- 在學歷要求方面,各職類均需大專學歷;在科系背景方面,以電資、機械、化學、材料、工業、環境、綜合、其他等相關工程學類為主。
- 在工作年資要求方面,各職類均需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其中能源診斷工程師需至少2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 在人才招募上,46.7%之受訪業者表示因應後續市場擴張,具人才招募需求,雖人才於數量之招募上,並無困難,尚無海外攬才需求,惟高達58%之業者表示專業技能符合之人選過少,招募之人才能力無法滿足產業人才需求,人才招募於素質面臨挑戰。
所欠缺之人才職類
|
人才需求條件
|
招募難易
|
海外攬才需求
|
職能基準級別
|
工作內容簡述
|
基本學歷/學類(代碼)
|
能力需求
|
工作年資
|
能源診斷工程師
|
以提供能源績效管理、節能診斷評估、節能改善規劃、節能改善工程設計、節能設備或技術銷售、及其他節能相關支援等工作,做專業性的解決方案服務,達到節能減碳之目的。
|
大專/
機械工程(5202)
冷凍空調(工程)學系(529901)
電資工程(5201)
環境工程(5209)
營建工程學系(520311)
化學工程(5204)
工業工程(5206)
綜合工程(5213)
|
- 大專院校理工科系畢業
- 大專校院以上非相關科系畢業,接受相關工程技術職類職業訓練時數累計400小時以上。
- 具工程類別技師資格,目前從事能源技術服務業。
|
2-5年
|
普通
|
無
|
--
|
節能績效量測與驗證工程師
|
依據客戶所確認節能計畫書,進行節能績效保證或其他減碳計畫之量測與驗證規劃與執行,確認節能減碳成效。
|
大專/
機械工程(5202)
冷凍空調(工程)學系(529901)
電資工程(5201)
環境工程(5209)
營建工程學系(520311)
化學工程(5204)
工業工程(5206)
綜合工程(5213)
|
- 大專院校理工科系
- 大專校院以上非理工科系,曾接受過相關節能、綠能、溫室氣體減量等研訓課程,並取得證書者。
|
2年以下
|
普通
|
無
|
--
|
註:(1)上表代碼依據教育部「學科標準分類」填列。
(2)本表基本學歷分為高中以下、大專、碩士以上;工作年資分為無經驗、2年以下、2-5年、5年以上。
(3)職能基準級別依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iCAP平台,填寫已完成職能基準訂定之職類基準級別,俾了解人才能力需求層級。
「--」表示其職類尚未訂定職能基準或已訂定職能基準但尚未研析其級別。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七、調查結果政策意涵
以下為業管機關就其調查結果,所綜整出的人才問題及其相關因應對策。
人才議題
|
因應對策
|
人才能力不足
|
- 以在職訓練方式,結合公協會或專業訓練團體,培訓關鍵人才需求職能,並強化實作部分,以彌補學用落差。
- 推動學校認同產業職能,結合學校育成中心或能源診斷中心(EDC)能量,推動在校人才培育,輔以產業實際診斷評估等訓練,提升人才能力。
|
人才辨識不足
|
依據經濟部核發「產業人才能力鑑定證明實施辦法」,結合產業公協會組織推動產業人才認證機制,邀請專家學者編撰適用之教材,辦理教育訓練,由能力認證考試機制,核發證明,強化人才辨識度。
|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