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管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二、推估期間:107-109年
三、產業調查範疇
本次農業機械產業調查範疇依行政院主計總處105年第10次修訂「行業標準分類」,屬「農用及林用機械設備製造業」(2921),其定義為從事農業及林業專用機械設備製造之行業,如曳引機、除草機、分級機等製造。另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所整理之《台灣農機具型錄與圖鑑》之分類,排除養畜機械並納入農業機械之附件及零件,將農業機械分為:整地機械、種植機械、中耕管理施肥、防治機械、灌溉排水、收穫機械、乾燥機械、調製機械、搬運機械、農業機械附件與零件、其他農耕作業等11項目。
四、產業發展趨勢
- 根據Freedonia Group 2014年的評估報告,全球農業機械自2014年至2018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可達6.9%,2013年需求產值達1,490億美元,其中亞太、北美、西歐地區比例分別為42.7%、18.6%、18%,亞太地區為全球最大農業機械需求地區。
- 105年臺灣農業機械的生產值為新臺幣50億8,791.6萬元、銷售值為新臺幣59億5,177.6萬元、內銷值(含間接外銷)為新臺幣22億856.9萬元、直接外銷值為新臺幣37億4,320.7萬元。以101年為分界,生產值、銷售值、直接外銷值,於96年至101年間呈現上升趨勢,101年以降雖在103年有所回升,基本仍以緩步下降為趨勢,惟未來於「智慧農業4.0」、「新南向」政策之推動下,預期政府將強化對農機領域研發資源之投入,以及增加對南向國家之出口額。
五、人才量化供需推估
以下提供農業機械產業107-109年人才新增供給、新增需求推估結果,惟推估結果僅提供未來勞動市場供需之可能趨勢,並非決定性數據,爰於引用數據做為政策規劃參考時,應審慎使用。詳細的推估假設與方法,請參閱報告書。
相應如歐美已開發國家進入少子高齡化社會,需要以機械取代勞動力耕作之需求,以及如發展中國家伴隨人口增加所推動的糧食需求上升,預估近10年全球農業機械市場規模仍會持續上升,連帶推動我國農業機械產業向上發展,據推估結果,在景氣情勢樂觀或持平的情況下,農業機械產業平均每年新增需求233~528人,而在景氣保守下,由於平均每年新增需求為-62人,業者可能面臨裁員問題,人才恐將供過於求,惟根據業者展望未來產業景氣狀況以持平居多,且對於未來三年的景氣呈現逐年樂觀之態勢,因此發生裁員問題之機率不大。
綜上,整體而言,農業機械產業平均每年新增需求-62~528人,相較於平均每年新增供給102人,在景氣情勢樂觀或持平的情況下,人才供給相對不足,惟兩者差距將隨著新增需求的減少而逐年縮小。
單位:人
景氣情勢 |
107年 |
108年 |
109年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 |
新增需求 |
新增供給 |
樂觀 |
538 |
102 |
533 |
102 |
513 |
102 |
持平 |
221 |
239 |
239 |
保守 |
-96 |
-55 |
-35 |
註:持平=107年營業額成長率5.20%;108年營業額成長率6.07%;109年營業額成長率7.00%;樂觀=107年營業額成長率12.66%;108年營業額成長率13.54%;109年營業額成長率15.03%;保守=107年營業額成長率-2.26%;108年營業額成長率-1.41%;109年營業額成長率-1.03%。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2017),「智慧農業-農業機械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分析工作計畫報告書」。
六、欠缺職務之人才質性需求調查
以下摘述農業機械產業人才質性需求調查結果,詳細之各職務人才需求條件彙總如下表。
- 農業機械產業所欠缺之人才類型包括:製造、研發、銷售等3類人才。
- 在基本學歷要求上,「製造」人員相較之下所要求學歷較低,高中以下即可,而「研發」及「銷售」等類人員則要求大專學歷;另有關學科背景要求方面,「製造」以工程學門為主,其次為農業及科學等學門,而「研發」人員則以工程學門為主,其中又以機械工程及電資工程居多,其次為工業工程及農業技術,而「銷售」人員則以商管領域為主要需求,其次為農業相關、大眾傳播及人文等學科背景。
- 在工作年資要求上,各職務均需具工作經驗,其中「研發」及「銷售」等類人員要求至少2年以上工作經驗,相較之下,「製造」人員年資要求短,2年以下即可。
- 在人才招募及運用上,由於產業缺乏願景及工作環境欠佳,廠商反映「製造」及「研發」等類人員具招募困難,其中「研發」人員於運用上,面臨欠缺農業知識問題。另根據調查結果,約有九成業者認為當前產業人才不足,惟各職務之招募對象均以本國人才為主,尚無海外攬才需求。
所欠缺之人才職類
|
人才需求條件
|
招募難易
|
海外攬才需求
|
職能基準級別
|
工作內容簡述
|
基本學歷/學類(代碼)
|
能力需求
|
工作年資
|
製造人員
|
農業機械生產
|
高中以下/
機械工程細學類(07151)
電機與電子工程細學類(07141)
工業工程細學類(07191)
農作物生產細學類(08111)
農業生物技術細學類(08192)
|
吃苦耐勞
|
2年以下
|
難
|
無
|
--
|
研發人員
|
相應最新的農業需求,設計能解決問題之農業機械產品,評估農業機械適用性與安全性,以及量產可行性。
|
大專/
機械工程細學類(07151)
電機與電子工程細學類(07141)
工業工程細學類(07191)
農業生物技術細學類(08192)
其他物理、化學及地球科學細學類(05399)
|
- 對於機械、工程有所了解
- 對於農業有興趣
- 具研發經驗
|
2-5年
|
難
|
無
|
--
|
銷售人員
|
研究各國市場與產業的動態與發展,分析潛在市場並擬定行銷策略,並作為前端銷售人員,提供銷售及維修聯繫服務。
|
大專/
企業管理細學類(04131)
農業經濟及推廣細學類(08193)
農業生物技術細學類(08192)
農作物生產細學類(08111)
大眾傳播細學類(03211)
人文學門(022)
|
- 對於農機構造、市場趨勢有一定認識
- 外語流利
- 具銷售經驗
|
2-5年
|
普通
|
無
|
--
|
註:(1)上表代碼依據教育部106年第5次修訂「學科標準分類」填列。
(2)本表基本學歷分為高中以下、大專、碩士以上;工作年資分為無經驗、2年以下、2-5年、5年以
上。
(3)職能基準級別依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iCAP平台,填寫已完成職能基準訂定之職類基準級別,俾
了解人才能力需求層級。「--」表示其職類尚未訂定職能基準或已訂定職能基準但尚未研析其級
別。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七、調查結果政策意涵
以下為業管機關就其調查結果,所綜整出的人才問題及其相關因應對策。
人才議題
|
因應對策
|
工作環境上不如服務業般舒適,加上缺乏願景而難以吸引優秀人才投入農機產業。
|
- 改善作業環境,以提高就業意願。
- 提高員工薪資,以增加就業動機。
- 加強辦理大型活動競賽,促進學生對於農機產業的認識及興趣,藉以吸引優秀人才投入。
- 藉由就業輔導,引進鐵工、汽車維修等其他領域閒工投入農機產業。
- 設置產學合作中心或建立產學合作計畫,包括設立產業園區、產業學院,增加學生對於農機產業的認識,促進學生畢業後投入意願。
|
企業所聘用人才欠缺農機背景,而需要較長訓練時間。
|
相應企業需求,提供相關產業課程培訓。
|
國內市場規模較小,擴大出口將有利於農機產業整體發展,而需相關人才投入。
|
協助延聘海外優秀人才投入農機產業。
|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