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選單

依行業別區分
    :::

    種苗產業

    列印圖示

    一、主管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二、推估期間:104-106年

    三、產業調查範疇

      以生產種苗之業者為主要調查對象(種苗定義:指植物體之全部或一部可供繁殖或栽培之用者),包含種子、育苗、組織培養業,分述如下:

    (一) 行業標準分類代碼:0119其他農作物栽培業。

    (二) 種子:農作物種子之採種、種子銷售者。

    (三) 育苗:農作物之小苗培育後,以穴盤苗或其他小苗方式銷售者(蔬菜為最大宗)。

    (四) 組織培養業:以組織培養方式生產種苗,並以瓶苗或其他型式組培苗銷售者。

    四、產業趨勢

    n 種苗具有重量輕、體積小、運輸方便等特性,具高度流通優勢,加上單價及產值皆高,成為許多國家致力投資的產業。農委會於民國98年提出「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將植物種苗列為卓越農業發展的項目之一。

    n 依據國際種子聯盟(International Seed Federation, ISF101年之推估資料,臺灣種子市場全球排名第22,貿易總值90億台幣,種子進口全球排名第46,進口值10.2億台幣;種子出口全球排名第42,出口值6.3億台幣,相對於全球種子生產大國,我國面積雖小,但仍極具產業潛力。

    n 在國內種苗產值方面,依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於96年及98年之產值調查推估結果分別為122億及98億(不含蘭科植物),102年度依農業年報統計資料,種苗產值約為83億(不含蘭科植物)。若計入蘭科植物產值,依101年之「卓越農業之人才供需調查及分析計畫」結果報告(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2013)之調查結果,97-98年蘭科種苗出口值約在34億左右,因此推估國內種苗產值年平均約100億左右。

    五、專業人才供需量化分析

      以下根據種苗產業人才供需推估結果,惟供給面推估受限於統計資料,僅提供未來該產業相關科系畢業生潛在供給趨勢,未能將個人能力狀況、產業環境等影響人才投入因素一併納入計算,爰於供需比較分析時,應審慎解讀。詳細的推估假設與方法,請參閱報告書。

      據調查結果顯示,職務人力缺口,以基層人員為主(景氣樂觀時,約有1,989-2,391人短缺),主因係該等工作內容無法提供太多前景或升遷機會,加上期望薪資有落差,導致相關科系畢業生投入意願不高。

      中高階人力則為人才極充裕狀態,因相關科系升學比率高,大專生供給人數提高,亦導致基層人力媒合機會降低。

    (一) 中高階人才(大學以上)

                                單位:人

    產業別

    104

    105

    106

    新增需求

    新增供給

    新增需求

    新增供給

    新增需求

    新增供給

    樂觀 2,089

    7,966

    1,837

    7,966

    1,855

    7,966

    持平

    485

    460

    169

    保守 53 0 0

    註:樂觀=104-106年成長率為19%-30.77%;持平=104-106年成長率為2.42%-7.15%;保守=104-106年成長率為-0.78%-0%

    (二) 基層人力(高中職以下)

                                單位:人

    產業別

    104

    105

    106

    新增需求

    新增供給

    新增需求

    新增供給

    新增需求

    新增供給

    樂觀 3,336

    945

    2,934

    945

    2,964

    945

    持平

    776

    734

    271

    保守 85 0 0

    註:樂觀=104-106年成長率為19%-30.77%;持平=104-106年成長率為2.42%-7.15%;保守=104-106年成長率為-0.78%-0%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4年種苗產業人才供需調查與分析」

    六、專業人才質性需求分析

      以下簡述種苗產業者於人才質性需求面之調查結果,詳細之各別職類人才需求條件彙總如下表:

    (1)   據調查結果顯示,種苗產業目前主要缺乏之人力以基層人力為主,管理類職務次之。

    (2)   在需求年齡方面,大部分產業仍傾向需求較年輕的人力(20-35歲),而學歷要求則除了研發與技術類有26.7%的比例要求為碩士畢業生外,大部分則為大專以上;在基層人員方面,則有52.8%要求為高中職畢業。在農業相關科系需求方面,除研發與技術類要求相關科系的比例超過20%以外,其餘皆對科系要求不高。

    (3)   召募方式方面,除研發與技術類透過學校推薦比率較高外,其餘則以人力銀行佔多數。召募困難原因則以「產業吸引力不足」與「工作內容環境無法適應」為主要問題。

    (4)   經歷要求方面,多數受訪業者表示基層人員可接受無經驗應徵者,對於研發與技術及管理類則多希望有3-5年經歷。

    所需專業

    人才職類

    (代碼)

    人才需求條件

    招募難易

    海外攬才需求

    職能基準級別

    工作內容簡述

    基本學歷/

    學類(代碼)

    能力需求

    工作

    年資

    研發與技術

    (3142)

    利用傳統育種法及生物技術培育新品種;抗病性及高品質、高產量品系研究;繁殖技術研究。研發與技術規劃與開發、設施環控之運作規畫與管理。

    大專/

    一般農業學類(6201)

    園藝學類(6203)

    植物保護學類(6204)

    農業技術學類(6209)

    1.病蟲害檢測技術

    2.育種與遺傳應用

    3.組織培養技術

    4.播種與育苗系統

    5.生物技術輔助育種

    6.種子儲藏技術

    7.種子調製技術

    2-5

    --

    管理類

    (2132)

    制定產品規格;負責製造至銷售過程中的管理與規範;專業人才工作的調配; 產品設計規劃。

    大專/

    一般農業學類(6201)

    園藝學類(6203)

    農業經濟及推廣學類(6205)

    1.企業流程管理導入

    2.生產標準化流程

    3.問題解決方法

    4.競爭與經營分析

    5.人資與績效管理

    6.接單與排程管控

    2-5

    --

    行銷類

    (52)

    負責業務拓展與客戶開發;維持與下游廠商良好關係。

    大專/

    農業經濟及推廣學類(6205)

    1.品牌經營與行銷

    2.市場調查及分析

    3.網路行銷經營技巧

    4.商務談判實戰技巧

    2-5

    --

    駐外人員

    (52)

    (2132)

    長期駐留國外子公司或派駐單位,協助臺灣運輸到國外之種子栽培、研究及溫室農場生產管理與產品包裝銷售等工作,反映市場現況與趨勢。

    大專/

    一般農業學類(6201)

    園藝學類(6203)

    農業經濟及推廣學類(6205)

    1.外語能力佳

    2.農場生產管理

    3.產品銷售管理

    4.市場現況調查

    2-5

    普通

    --

    行政類

    (4110)

    協助業務所需的相關行政作業人力、審核各項財務會計作業人力,資訊與智財管理人力, 協助產業營運。

    大專/

    不限

    1.文書處理

    2.基本電腦操作

    2年以下

    --

    基層人員(9201)

    基層人力,協助栽培、採收、包裝等作業之作業人員

    高中以下/

    不限

    1.個性合群

    2.工作認真

    3.願意學習

    無經驗可

    --

    註:(1)上表代碼分別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職業標準分類」及教育部「學科標準分類」填列。

      (2)本表工作年資分為無經驗、2年以下、2-5年、5年以上。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4年種苗產業人才供需調查與分析」

    七、供需調查結果政策意涵

      根據種苗產業人才供需調查結果,摘錄報告所擬之人才問題與其因應對策,彙整如下:

    人才問題

    因應對策

    具體措施

    (1)學用落差

    (1.1)教育體系應改善目前大專以上畢業生供過於求的問題。

    n 高中畢業生多朝向升學,因此大專以上畢業生佔人力資源的多數,出社會後投入產業時與產業所能提供的薪資水準有期待上的落差,而在就業後之實務經驗不足,也無法符合產業的要求,應調整整體教育推廣的制度。

    n 促進技職體系之務實化,使技職體系能與產業密切結合、了解產業所需,並培養畢業後即可投入產業的人才。

    (1.2)增加產業與教育界的連繫

    n 藉由建立良好的建教合作及實習體系,促進相關領域畢業生對產業的了解及認識,不論是針對大專或職業學校,良好的產學連結可增加未來畢業生投入產業的機會。

    (1.3)除基礎學科之強化外,產業所需的相關法律、行銷、管理等需求,也需要強化。

    n 高階人才除了基礎學科外,應增加實習及與產業接軌的經驗,並補充相關法律、行銷、管理等課程,避免未來出社會後進入產業產生太大的學用落差。

    (1.4)建立良好的職能訓練及證照制度,考用合一。

    n 設計適用的職能訓練或證照制度,業界應針對種苗從業人員的職能進行分級,提出基礎能力的需求,並針對相關的職能開設訓練課程,課程的對象不僅針對已從業的人員,也針對未來有興趣投入產業者,使其成為投入產業的潛力來源,同時落實考用合一的證照制度,避免技職體系人才不斷升學而使人力供給失衡及基層缺口擴大。

    (2)農業人力來源困乏

    (2.1)僅以相關科系作為人力來源,無法有效補足產業的需求,應開發其他人力來源。

    n 尋求相關科系以外的人力來源,因目前產業雇用的基層人員當中,僅2.7%為相關科系,加上相關科系職校的升學比例高、就業比例低,短期內此趨勢恐無法改變,可依最適情況,考慮媒合外籍勞工或培訓其他有興趣投入產業者。

    (2.2)精進管理、產程調整之效率,以減少人力需求及人力成本過高問題。

    n 調整種苗產業的產程效率,提高作業人員工作效率,或發展自動化生產取代勞力需求,以減緩基層人力不足及人力成本過高的問題。

    (3)產業吸引力不足

    (3.1)改善就業環境、增加產業發展之宣導,提昇產業吸引力。

    n 改善就業的環境及提升福利與薪資,有83.8%的雇主認為可留住五年以上基層作業人力的主要原因在於地緣關係,然而,生產種苗需較大面積,多數產地並非居住人口密集地,如何提升福利及薪資,以吸引求職者,是產業需要考量的因素。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4年種苗產業人才供需調查與分析」

    • 相關檔案
      1. 104-106年種苗產業成果摘要
      2. 2014年種苗產業人才供需調查與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