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版選單

:::

最新消息

列印圖示
104/12/14 國外研究報告─申請建築許可的品質控制與安全機制

報告內容摘要如下:

 

       本篇為世界銀行2015年10月發布《2016經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 2016)「申請建築許可」指標之案例研究(Case studies)。過去世界銀行評估各經濟體「申請建築許可」(Dealing with construction permits)指標,係著重時間、費用及程序來衡量申請核發建造及使用執照的效率。今(2015)年世界銀行除維持既有申請建築執照效率評估外,新增對品質的評估,包括:建築法規的透明及品質、施工(前、中、後)的品質管制、保險機制及專業認證機制。

 

       本篇大綱分成:前言、建築法規透明度為何、品質控制如何落實(施工前品質控制、施工中品質控制、施工後品質控制)、誰為結構缺陷負責、專業人士資格要求、申請程序品質要求為何重要、結論等7部分。

 

       世界銀行認為,建築管理法規可保護公眾避免不良建築,然而法規明確與完備一樣重要。當法規缺乏明確性,不論對建造者或執法者均有造成困擾,並將導致不必要的遲延、爭端及不確定性。另如果法規過程過於複雜或花費過多,建商或民眾會傾向不申請建築執照。根據估計在開發中國家約有60%~80%的建築是未經合法申請。當非法建築不受拘束與管理,其後果將由民眾承擔風險。

 

        世界銀行研究主要發現:

 

♦ 落實必要品質控制與安全機制可減少貪汙,且具有效率申請建築許可系統之經濟體,多半也有較佳的品質控制及安全機制。

♦ 在大多數的經濟體中,是由負責設計的建築師及營造廠對建築結構的成敗負責,但不到一半的經濟體要求建築師或營造廠應購買保險,以分散其瑕疵損害賠償責任。

♦ 施工前品質控制,幾乎全部經濟體(178/189)均需由政府單位就建築計畫是否符合法規進行審查。低收入經濟體多仰賴政府公務人員審查,而高所得經濟體則多在審查流程中借助專業人事(如建築師)審查。

♦ 施工中品質勘查,分成未通知的隨機抽查、階段勘查及風險分類勘查等3類。多數的經濟體由政府單位進行階段勘查,只有少數經濟體採依風險分類勘查。階段勘查在南亞、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最常見;依風險分類勘查在經濟合作組織(OECD)高收入經濟體最常見。

 

        文章下載如附,或請參閱網址:

        http://www.doingbusiness.org/reports/case-studies/2015/dwcp


  • 相關檔案
    1. DB16-CS-DwC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