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版選單

:::

最新消息

列印圖示
104/12/15 國外研究報告─評估跨境貿易程序的新方法

報告內容摘要如下:

 

  本篇為世界銀行2015年10月發布《2016經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 2016)「跨境貿易」指標之案例研究(Case studies)。大綱分成:前言、新方法介紹、出口以比較利益產品評估、進口統一以汽車零組件評估、地理區位的重要性、結論等5部分。

 

  今(2015)年評估「跨境貿易」指標採用文件遵循(documentary compliance)、跨境遵循(border compliance)及國內運輸(domestic transport)等3組程序,以評估進出口的時間及成本;跨境貿易的時間越短或成本越低,則全球排名越前面。另外今年世界銀行第1次評比採用:出口是以每一個經濟體出口比較利益產品的程序;而進口則聚焦於單一、非常普遍的製造業進口產品─汽車零組件。

 

  世界銀行表示,近十年間,國際貿易藉由新興經濟體發展的成長、全球價值鏈的擴張、貨物價格上漲、增加出口貨物的重要性,及對全球總體經濟的影響,而產生全新的意義。各項趨勢重塑貿易便捷化的重要角色。二次大戰以後,更開放的貿易隨著重大多邊和貿易協定而恢復,其主要目的在於降低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這些貿易因結合運輸與科技技術的巨大優勢,導致前所未有的國際貿易成長率。而研究也顯示,國際貿易的大幅增加和經濟成長率有強烈的關聯性。

 

  國際市場進入對所有經濟體來說非常重要,尤其發展中經濟體更特別易受貿易政策所影響。因為其偏重勞力密集的產業,他們的成長取決於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的能力。若不經由國際市場,發展中的經濟體必須付出更高的自製成本,他們也將不具有相對的資源優勢。

 

  世界銀行研究主要發現:

 

♦ 以出口農產品為主的經濟體,相較於出口非農產品為主的經濟體,須遵循更多跨境管制及準備文件時間的需求。以出口農產品為主的經濟體,其通關時間比其他經濟體多花費70%以上(35小時),同時準備文件時間亦需多花2倍以上時間。

♦ 關稅同盟的經濟體,準備文件的時間和邊境管制的時間比其他經濟體平均還低。但並非每一個關稅同盟都一樣。關稅同盟在經濟合作組織(OECD)高所得經濟體中(基本上是歐盟關稅同盟),在執行上比其他經濟體有效率,其次為歐洲和中亞的關稅同盟,再次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

♦ 通常進口比出口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和成本,且經比較各經濟體的資料顯示,出口產品所花費時間和成本較佳者,在進口汽車零組件的時間和成本也表現較好。相似的模式在不同的區域也會出現,在經濟合作組織(OECD)高所得經濟體中,所需的進口和出口時間也較少。

♦ 對於出口貿易夥伴來說,地理位置和距離扮演重要的角色。大型和內陸經濟體傾向和附近鄰國貿易。然而,對於汽車零組件進口夥伴則呈現大範圍的地理區域分布,57%的經濟體從德國、日本、美國和法國進口。這顯示,當要選擇最有效率、信賴度和高品質的汽車零組件供應商時,地理位置和距離遠近僅扮演較輕微的影響因素。

 

  文章下載如附,或請參閱網址:

  http://www.doingbusiness.org/reports/case-studies/2015/tab


  • 相關檔案
    1. DB16-CS-T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