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版選單

:::

最新消息

列印圖示
106/ 5/3介紹DB2017-「繳納稅款」案例研究

一、前言

 

2016年10月世界銀行發布《2017經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 2017, DB2017)提供「獲得信貸:信用資訊」、「獲得信貸-法定權利」、「保護少數股東」、「電力取得」、「跨境貿易」及「繳納稅款」等6篇指標案例研究(case studies)。

 

為利民眾及其他機關(機構)亦能容易了解《經商環境報告》指標案例研究的內容,國發會商請相關機關(機構)完成上揭指標案例研究翻譯,並徵得同意對外公開於本網站。

 

案例研究第6篇「繳納稅款」,係財政部賦稅署依世界銀行《經商環境報告》授權條款“姓名標示”(CC BY 3.0 IGO):授權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包括商業利用)授權,完成中文翻譯(參閱附件1)。

 

二、案例研究概述

 

世界銀行《經商環境報告》繳納稅款 (Paying Taxes) 指標記錄1個中型公司在某1年內所須支付的租稅及規費,並衡量因申報、繳納及申報後程序所產生的行政負擔,該指標包含下列4細項指標︰

 

(一)繳納稅款次數(Tax Payments):衡量公司1年內報繳各項租稅及規費的頻率,並依據繳納方式進行調整。

 

(二)報繳稅款時數(Time):衡量公司1年內花費於準備、填報和繳納租稅及規費的時數。其中準備時數(Preparation Time)係蒐集、計算應納稅款相關必要資訊所需時數,包括因稅務目的單獨記帳及計算稅款的時數;填報時數(Filing Time)係填寫及遞送申報書所需時數;繳納稅款時數(Payment Time)係以電子化繳稅系統繳稅或親赴稅捐機關繳稅所需時數。

 

(三)總稅率(Total Tax Rate):衡量公司所須負擔總稅費,以總稅費占稅前商業利潤的比率表示。

 

(四)申報後程序指數(Postfiling Index):衡量公司申請加值稅退稅及實際獲得退稅花費時間;以及公司為配合稅務查核及稅捐機關完成查核花費時間。

 

三、案例研究摘要

 

(一)2016年以前《經商環境報告》,繳納稅款指標僅需衡量完成納稅義務進行申報及繳納稅款的遵循成本,但完成申報並不表示企業最終稅務責任已確定,例如申請加值稅退稅、查核或行政救濟等申報後程序,可能是企業與稅捐機關交涉上最大的挑戰,因此2017年經商環境報告將擴大包括申報後相關程序的衡量。

 

(二)據《經商環境報告》相關資料顯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各高所得經濟體處理加值稅退稅效率最佳,平均14.4週完成;另歐洲與中亞的經濟體效率也不錯,平均16週便能完成加值稅退稅。

 

(三)一般企業平均須花費6小時更正1份所得稅申報書、準備附件資料、提交備審資料,並繳納額外稅款;即使納稅義務人依規定立即主動通知稅捐機關更正申報,仍有74個經濟體極可能採取查核手段,有38個經濟體甚至全面查核申報內容。

 

(四)OECD高所得經濟體及歐洲與中亞的經濟體對於企業申報所得稅的更正行政流程最為簡易。

 

(五)內部行政審核流程應建立在透明的法律架構之上,該流程應具獨立性,且應及時解決爭議。

 

四、案例研究架構

 

(一)加值稅退稅

 

1. 加值稅合法退稅

 

2. 完成加值稅退稅程序

 

(二)稅務查核

 

(三)稅務行政救濟

 

(四)結論

 

五、附件

 

1.財政部賦稅署翻譯《2017經商環境報告》「繳納稅款」案例研究(如附件1)。

 

2.《2017經商環境報告》「繳納稅款」案例研究原文(如附件2),或於世銀網站另開新視窗下載。


  • 相關檔案
    1. 附件2:DB17-CS-Paying-taxes
    2. 附件1:DB2017繳納稅款案例研究(中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