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18)年2月2日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與華爾街日報共同發布《2018經濟自由度指數》(2018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我國在186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3名,較去年微幅下滑2名,不過我國總體得分為76.6分,仍較去年進步0.1分。
該基金會對我國總體評析認為,我國完整的商業法規與市場開放政策,得以促進貨品及資金之流通,進而使中小企業成為臺灣經濟擴張之骨幹。該評比肯定我國法制完善,重視對智慧財產權之保護。並建議我國加強與其他亞洲國家之商業往來,推動更多改革,以促進競爭與開放。
2018經濟自由度指數調查期間為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以4大面向(法規制度、政府規模、監管效率及市場開放)、12項指標(財產權、司法效能、廉能政府、租稅負擔、政府支出、財政健全、經商自由、勞動自由、貨幣自由、貿易自由、投資自由及金融自由),參考World Bank、WEF、IMF、OECD等相關報告進行評比。12項評比指標中,我國表現最佳的「自由」等級分,有6項指標,包括「經商自由」(93.2)、「財政健全」(90.8)、「政府支出」(90.4)、「貿易自由」(86.2)、「財產權」(84.3)及「貨幣自由」(83.3);表現「較不自由」指標是「勞動自由」(54.9)。而我國進步最多的指標是「財政健全」,進步7.1分;退步最多的是「投資自由」,退步5分。
為落實拚經濟的決心,改善投資環境,106年9月27日啟動「加速投資臺灣專案會議」,由賴院長親自主持,國發會擔任幕僚工作,透過各次專案會議的召開,確實解決企業投資遭遇的困難,並有相當具體成果,例如:
- 排除企業投資五缺障礙:解決企業面臨「缺地」、「缺水」、「缺電」、「缺人才」、及「缺人力」之問題。具體策略包括:公有土地優惠釋出、政府開發之民間閒置土地輔導釋出、產業用地開發與更新3大策略,解決產業缺地問題;開源、節流、調度及備源等4大策略,確保產業用水供應穩定;透過多元創能增加供給、積極節能全民參與、靈活調度智慧儲能3大策略,穩定並安全提供電力;從留才、攬才、育才3大面向,提出21項策略,解決人才不足問題;從「媒合就業,開發勞動力」、「改善低薪,創造友善環境」、「產學雙贏,縮短學用落差」等3面向,解決缺人力問題。
- 強化招商中心功能,調整組織架構:為使招商單位更具活力與理想,經濟部招商投資服務中心組織架構將予調整,納入相關部會人才,並海選年輕有活力的公務人員加入,翻轉企業、廠商對政府的刻板印象。
- 促進僑外資來臺投資:106年12月,院長指示經濟部簡化僑外投資審議程序、提升審議透明度及時效、強化僑外投資與國內產業升級需求的連結。經濟部已完成「外國人投資條例」與「華僑回國投資條例」修正草案預告,朝向「原則事後申報,例外事先核准」方向修正,務求提升審議透明度及時效。
- 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國發會已成立「新創法規調適平臺」,協助釐清法規適用疑義,擴大新創事業發展空間。另為強化對新創計畫的支持,相關部會將推動以下工作,包括:各部會善用海外人脈,擴大引進國際加速器,積極協助新創團隊開拓國際市場;國發基金應強化與國際創投合作等。
- 法規鬆綁:秉持興利、簡政、便民之原則,以推動人民有感的法規鬆綁為目標,優先由財經法規著手,並從檢視函釋、行政規則及法規命令等規定做起,排除企業投資障礙,建立便民效能的法制環境,近3個多月來已鬆綁近200項法規。
國發會將持續督促各部會辦理鬆綁事宜,並每年將相關機關改革措施彙整提供傳統基金會參考,以利該會於評比時充分掌握我國各項改革進展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