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選單

:::

(1)企業資產擔保法草案可行性之研究(2017.02)

列印圖示

研究題目:企業資產擔保法草案可行性之研究(期末報告,參見附件)

委託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

受委託單位:東吳大學

研究主持人:謝在全

協同主持人:陳重見、張懿云、邱玟惠

研究期程:中華民國105年9月至106年2月

中文摘要

近年來,世界動產擔保交易法制,為因應國際間金融情勢的發展,發生風起雲湧地變化。反觀我國的動產擔保交易法制,並不承認浮動擔保及通知登錄制度,又僅限於有形資產及已存在權利得設定擔保權,尚不承認未來取得的資產或無形資產得設定擔保權,此相當不利我國中小企業,新創事業、新興產業及文化創意產業取得有利的融資條件,更背於國際發展潮流。

為迎頭趕上,我國於2014年12月17日全面修正「動產擔保交易法施行細則」,除刪除「動產擔保交易品類表」,允許對擔保資產為概括描述,允許線上、統一登記查詢機關,並採按人編制索引等重大修正。但僅修正施行細則,不修正動產擔保交易母法的作法,此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形式改革,仍不被世界銀行所認同,經商環境之法定權利指數評比仍然十分落後。 

2016年的5月由國發會整合而成的「企業擔保法草案」,基本上符合聯合國對建構現代化動產擔保法制,在設定、優先權、公示性及實行等四大面向的要求,共分7章36條。本研究在此一厚實之基礎上,維持相同架構不變,於參照聯合國動產擔保交易立法指南、動產擔保交易示範法及歐洲示範民法典草案等重要立法例後,給予更細緻的增刪修減,包括擴充擔保資產,完備公示方法,細緻通知登錄,明確優先權次序,並建立確實可行之私執行程序。修正後,新的草案共分7章51條。

修正之草案具簡易設定及高效執行之特色,不僅可提昇擔保法制「法定權利指數」,以解決新創產業、文創產業及新興事業融資上之困難,亦可以提昇整體經商環境,為國內經濟注入活水。

  • 相關檔案
    1. 企業資產擔保法可行性之研究
:::